中国八批505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数据集

  1,王  2, 3*,陈  4,贾子谊4, 5,鲁艳旭4

1. 扬州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院,扬州 225127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23
4.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3
5.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对于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基于国务院19611982198819962001200620132019年先后八次发布的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利用百度地图服务接口提取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坐标,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每个国保单位的名称、编号、分类号、时代、文物类别、批次和地址等信息。数据集以.shp.xls格式存储,由8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25.8 MB(压缩为1个文件,839 KB)。

关键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不可移动文物;空间点位;中国

DOI: https://doi.org/10.3974/geodp.2023.04.03

CSTR: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4.2023.04.03

数据可用性声明:

本文关联实体数据集已在《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出版,可获取:

https://doi.org/10.3974/geodb.2024.01.09.V1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1.2024.01.09.V1.

 

1  前言

“文物保护单位”制度是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自1956年实施以来,有效保护了大批文物资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国务院19611982198819962001(后增补3次)、2006(后增补1次)、2013(后增补1次)和2019年先后公布了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合计5,058处(不含新增合并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存,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更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仅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独有基因,更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世界身份和地位[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别在不同批次中并不统一。前三批分为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石窟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石刻及其他、古遗址、古墓葬等六类。从第四批开始,重新划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六类。因此,国家文物局按照新分类对前三批进行了重新归类,其中原“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改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原“石窟寺”、“石刻及其他”大部分改为“石窟寺及石刻”,少数改为“其他”,原“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大部分改为“古建筑”,少数改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文化复兴、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作为文化核心载体的文保单位,其时空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成为学者们广泛探讨的热点[3–5]。为此,本数据集提供了全国尺度的八批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点位数据,该数据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类别、所属区划、公布批次等信息,可为描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历史时空中的分布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对于揭示区域文化的演进规律,保护和传承区域文化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  数据集元数据简介

《中国八批505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数据集》[6]的名称、作者、地理区域、数据年代、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数据集组成、数据出版与共享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政策等信息见表1

 

1  《中国八批505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数据集》元数据简表

 

 

数据集名称

中国八批505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数据集

数据集短名

CulRelPro_China_1961-2019

作者信息

叶鹏, 扬州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院, 007839@yzu.edu.cn

王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wangshu@igsnrr.ac.cn

陈培,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21302184@njnu.edu.cn

贾子谊,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231301038@njnu.edu.cn

鲁艳旭,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1301019@njnu.edu.cn

地理区域

中国,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港澳台无数据)

数据年代

1961–2019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县级

数据格式

.shp.xls

数据量

25.8 MB,压缩后839 KB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146742301522);中国科学院(XDA23100101);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xjj2021-08

数据计算环境

ArcGIS 10.2及以上版本

出版与共享服务平台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 http://www.geodoi.ac.cn

 

续表1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数据共享政策

1)“数据”以最便利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系统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用户免费浏览、免费下载;(2)最终用户使用“数据”需要按照引用格式在参考文献或适当的位置标注数据来源;(3)增值服务用户或以任何形式散发和传播(包括通过计算机服务器)“数据”的用户需要与《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辑部签署书面协议,获得许可;(4)摘取“数据”中的部分记录创作新数据的作者需要遵循10%引用原则,即从本数据集中摘取的数据记录少于新数据集总记录量的10%,同时需要对摘取的数据记录标注数据来源[7]

数据和论文检索系统

DOICSTRCrossrefDCICSCDCNKISciEngineWDS/ISCGEOSS

 

3  数据研发方法

分别收集1961-2019年间共八批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借助互联网地图的地理编码接口获取各国保单位的行政区划与地理坐标,并在ArcGIS支持下可视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位置分布。

3.1  数据来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来源于中国政府网[1]中发布的相关通知,各通知名称、发布时间及公布数量如表2所示。

 

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汇集表

批次

通知名称

发布时间

公布数量

第一批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1961.03.04

 180

第二批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1982.02.23

  62

第三批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1988.01.13

 258

第四批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1996.11.20

 250

第五批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01.06.25

  518

第五批增补

国务院关于增补里耶古城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02.11.22

   1

第五批增补

国务院关于增补阿尔寨石窟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03.03.02

   1

第五批增补

国务院关于增补焦裕禄烈士墓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03.04.03

   1

第六批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06.05.25

1,080

第六批增补

湖南就安江农校纪念园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召开发布会

2009.08.20

   1

第七批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3.05.03

1,943

第七批增补

国务院关于增补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14.04.25

   1

第八批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19.10.16

  762

注:①在第四、五、六、七和八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还包含国保单位合并数量。由于是对原有国保单位范围和内容的扩充,本研究没有单独进行统计;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编号:442)包括齐长城遗址、秦长城遗址、燕长城遗址、司马台段、乌龙沟段、雁门关段、清水河段和镇北台共八家单位,实际数量为526处;③新增补里耶古城遗址没有编号和分类号;④新增补阿尔寨石窟没有编号和分类号;⑤新增补焦裕禄烈士墓没有编号和分类号;⑥新增补安江农校纪念园没有编号和分类号。

在关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包括序号、编号、名称、文物类型、时代、地址等属性数据。其中,地址为公布名单当年文物保护单位所在的行政区划。需说明的是,香港、澳门、台湾的数据暂缺。

3.2  数据处理

1)坐标获取

在官方网站相关通知中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不显示其地理坐标,需要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在地址,借助百度地图地点检索服务(Place API)进行地理编码,以获取各个国保单位坐标,并利用坐标转换工具[2]将百度地图BD09坐标系转换为WGS84坐标系。

对于百度地图地点检索服务中无法获取到坐标信息的国保单位,本研究基于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3]进行国保单位检索,利用其文物地图服务的展示界面,直接读取相关国保单位的空间位置信息。

2)区划增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发布时包含地址信息,即国保单位所隶属的行政区划。然后由于各批次公布的时间跨度较大,很多原先行政区划的所在位置与空间范围都已经发生变化。为满足数据现势性的分析需求,借助百度地图全球逆地理编码服务接口,依据各国保单位的地理坐标获取其所隶属的最新行政区划。

3)数据存储

将获得的国保单位地理坐标数据,结合行政区划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得到.shp格式数据文件。国保单位的名称、时代、批次、文物类型等属性信息存储为.xls格式,其中各字段名及其示例如表3所示。

 

3  数据集属性字段表

 

 

序号

0123,…,5065

编号

1012101972,…

分类号

457-1972-3-0088-0000-1-009,…

单位名称

司徒美堂故居,万木草堂,潮海关旧址,…

时代

汉,晋,南北朝,…

地址

北京市延庆县,河北省秦皇岛市,甘肃省酒泉市,…

类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古遗址,古建筑,…

批次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省级政区名称

江苏省,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市级政区名称

南京市,长沙市,开封市,…

县级政区名称

江源区,五台县,江川区,…

4  数据结果

4.1  数据集组成

《中国八批505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数据集》共包括两个部分:(1)国保单位位置矢量数据(.shp);(2)国保单位的属性数据,包括名称、年份、批次、类型和行政区划等(.xls)。

4.2  数据结果

在空间分布方面,国保单位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图1)。其中,国保单位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为山西、河南、河北、浙江、陕西、四川、江苏、湖南、山东和安徽。山西是国保单位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530处,占全国国保单位总数的10.4%,相当于排名后十位省份的总和。相比之下,国保单位数量最少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分别是天津、海南和宁夏,分别拥有33处、35处和36处。

 

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省分布图

(依据审图号GS(2020)4619号的标准地图制作)

 

在时代分布方面,国保单位大致被分为22个时代。明、清两代因历时长和距今较近,国保单位的数量较多;民国时期的国保单位类型集中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夏、国、晋等朝代或因年代久远,或因历时较短,或因战乱频繁,留存国保单位均不超过30处。汉代和唐代都是大一统时期,社会繁荣、国力强盛、延续时间长,因而也留下众多价值重大的文化遗产。由此可知,各时代留存文物数量与其距今年代远近、延续时间长短、人类活动频繁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2  各时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统计图

 

在文物类型方面,我国现有国保单位以古建筑最多(占比42.7%)。其后依次是古遗址(占比24.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比18.7%)、古墓葬(占比8.3%)、石窟寺及石刻(6%)和其他(占比0.6%),详见表4

 

4  各文物类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统计表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第五批

第六批

第七批

第八批

合计

古遗址

26

10

 49

 56

145

220

516

167

1,189

古墓葬

19

 7

 29

 22

 50

 77

186

 30

420

古建筑

77

28

111

110

248

513

795

280

2,162

石窟寺及石刻

21

 5

 27

 10

 32

 63

110

 39

308

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

33

10

 41

 50

 41

207

329

234

946

其他

 4

 2

  1

  2

  5

  1

  8

 12

 33

 

5  讨论和总结

全面掌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状况,对以国保单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整体保护、合理开发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收集了1961–2019年间国务院先后公布的八批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息,包含各国保单位的编号、名称、文物类别、批次等详细属性信息,以及各国保单位的地理坐标、行政区划等空间信息。本数据集仍存在较大的数据挖掘潜力,希望本数据集所提供的国保单位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可为相关研究领域更深层次规律挖掘与分析提供参考和数据基础。

 

作者分工:叶鹏和王曙对数据集的开发做了总体设计;陈培、贾子谊和鲁艳旭采集和处理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叶鹏撰写了数据论文;王曙审核了数据论文。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刘秀娟. 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 新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选定及意义[J]. 南方文物, 2022, 34(1): 266–269.

[2]       一言, 陈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计特征分析与研究[J]. 东南文化, 2021, 37(4): 6–15.

[3]       余熠, 徐卫民. 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及其成因[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3(3): 413–422.

[4]       李畅. 长江经济带文化资源分布态势及归因—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J]. 南京社会科学, 2022, 34(7): 163–172.

[5]       田小波, 胡静, 徐欣等. 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理[J]. 经济地理, 2021, 41(1): 191–201.

[6]       叶鹏, 王曙, 陈培等. 中国八批505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数据集[J/DB/OL]. 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 2024. https://doi.org/10.3974/geodb.2024.01.09.V1.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1.2024.01.09.V1.

[7]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共享政策[OL]. https://doi.org/10.3974/ dp.policy.2014.05 (2017年更新).



[1] 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

[2] 地图坐标系转换. https://tool.lu/coordinate.

[3]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 http://gl.ncha.gov.cn/#/public-service.